「七葷八素」是一個漢語成語,原指傳統的十五道菜餚,後來演變為俗語,常用來形容頭腦昏亂。以下是「七葷八素」的用法:
在古代,「七葷」指的是七種烹製的肉類菜餚,如肉醬蓋澆大米飯、烤豬等;「八素」則是指八種常見的素食,如青菜、蘿蔔等。這個成語也反映了對中華傳統飲食規矩「七素、八葷」的顛覆。在《禮記·內則》中,「八珍」被記載為包括肉醬蓋澆大米飯、烤豬等,而「七素」在民間通常指青菜、蘿蔔等七種素食。
「七葷八素」在漢語語境中,七與八並列往往意味著秩序亂了。因此,這個成語也帶有亂套、不成規矩的意思。作為俗語,「七葷八素」原意是打破素食與葷食的飲食禁忌,後來被引申為把事情弄得一塌糊塗、不可收拾,或者讓人頭昏腦脹,搞不清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