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主要有兩種含義,具體如下:
中國古代的官職。在中國古代,三公是朝廷中最尊貴的三個官職的合稱。不同朝代中,這三個官職的具體定義有所不同。例如,在周朝,三公指的是太師、太傅、太保。到了秦朝和西漢時期,三公指的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西漢末至東漢初期,定義為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漢光武帝劉秀在建武二十七年又改為太尉、司徒、司空稱之為三公。
現代的含義。三公也指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這是現代管理中強調的三個核心原則。
此外,在某些特定語境下,如公務員接待和消費中,三公也被用來指代公務接待、公務車消費和公費出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