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音樂是西歐從5世紀至15世紀的音樂文化,它介於古代音樂與文藝復興時期之間。這一時期的音樂主要是基督教會音樂,以宗教內容爲主,旋律通常是吟誦性的,與語言的抑揚頓挫緊密相連。中世紀音樂的節奏相對自由,通常以經文的韻律和句子長短爲基礎,並採用教會調式。此外,中世紀音樂也包括世俗音樂,這些音樂內容廣泛,體現了當時人民的生活與情感,風格活潑。
中世紀音樂的一箇重要特徵是從原始的單音音樂過渡到復調音樂。在理論上,中世紀音樂完成了對位法和線譜記譜法的發展。樂器方面,長號、小號和圓號等樂器在當時已廣爲流行,而弓絃樂器(如維奧爾琴)也有了普遍的應用。
中世紀音樂中最能代表早期音樂風格的是格里高利聖詠,這是一種單音音樂的作品,後來發展成爲複音音樂和奧爾加農等形式。這類音樂主要是爲基督教教會的儀式所作,演出通常在教堂裏,依照教會的年曆舉行不同的儀式。音樂是爲了配合詩歌的朗誦而作的。
世俗音樂方面,中世紀的音樂家被稱爲“遊吟詩人”,他們的作品多以無伴奏的合唱形式出現,內容豐富,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人民情感。例如,瓦爾特創作的世俗歌曲《進臺經》表現了想象中十字軍收復巴勒斯坦的景象。
中世紀音樂的代表作品包括《詩篇歌調》、《交替聖歌》、《應答聖歌》、《讚美詩》、《聖歌》和《短詩曲》等,這些作品都是爲了基督教教會的儀式所作,所有的演出都是在教堂裏,依照教會的年曆而舉行不同中世紀音樂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