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洋工」最初指的是建築工程中的一道工序,在中國舊式建築中,特別是官宦人家講究的「磨磚對縫」,即對磚牆表面進行打磨,使之平整、光滑,這個過程被稱為「磨工」。
1917年至1921年,美國在北京利用清政府的庚子賠款建造協和醫院和協和醫學院時,由於這些工程建築質量要求高,外觀上採用中國傳統的磨磚對縫和琉璃瓦頂,中國工人將這些工程稱為「洋工」,參加建築工程的許多工人就把對磚牆表面進行打磨的工序稱為「磨洋工」。
隨著時間的推移,「磨洋工」的含義發生了轉變,現在通常用來形容消極怠工、只出工不出力的行為,即工作時故意拖延時間或懶散拖沓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