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曼效應(Zeeman effect)是指原子或分子在磁場中,其光譜線發生分裂和偏振的現象。
塞曼效應最初是在1896年由荷蘭物理學家彼得·塞曼發現的。當原子或分子置於足夠強的磁場中時,原子光譜中的每條譜線都會分裂成幾條偏振化的譜線,分裂的條數和裂距隨能級類別不同而不同。如果一條譜線分裂成三條且裂距正好等於一箇洛倫茲單位,這種現象被稱爲正常塞曼效應。而如果分裂的譜線多於三條,或者裂距大於或小於一箇洛倫茲單位,則被稱爲反常塞曼效應。
正常塞曼效應主要發生在總自旋爲零的原子中,而反常塞曼效應則發生在總自旋不爲零的原子中。這種現象的發現是對光的電磁理論的有力支持,證實了原子具有磁矩和空間取向量子化,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物質光譜、原子、分子的理解。1902年,塞曼與洛倫茲因這一發現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