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的稱號[一][二][七]。這個稱號最早出現在秦朝,由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創造,他將自己比作「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從而創造了「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在此之前,中國的君主稱號有所不同,如夏朝君主稱為「後」,商朝君主稱為「帝」,周天子稱為「王」。
皇帝的權力是絕對的,被視為天的代表,是統治者和人民的崇高象徵。皇帝擁有國家的一切權力,包括軍隊、財政、司法、外交等,同時也是文化和道德的權威。皇帝的稱號通常由個人年號、諡號或廟號組成,用以區別不同的統治者。
在語言上,「皇」和「帝」有著特定的含義,「皇」原指光明、生機,象徵著給予萬物生機的人;而「帝」則指生物之主,有生育繁衍之源的意思。隨著時間的推移,「皇」和「帝」的含義逐漸合併,共同構成了「皇帝」這一尊貴的稱號。
總的來說,皇帝不僅是一個政治職位,也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和神聖的地位。從秦始皇開始,皇帝的稱號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歷經兩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