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管理是根據用戶配置的訊息路由,從指定的源端點轉發到目的端點的過程。它支持多種場景,例如:
邊緣檔案服務:通過調用雲端的REST Gateway接口,獲取邊緣節點上的檔案服務。
邊緣訊息下發服務:向邊緣節點中的MQTT broker傳送訊息。
終端設備數據轉發服務:將綁定到節點的終端設備數據轉發到DIS服務或指定APIG網關地址。
路由管理涉及到路由器在收到IP包後,查找自己的路由信息並進行轉發的過程。路由信息包括目的地址、相鄰路由器信息、到遠程網路的所有可能的路徑、最佳路徑以及維護並驗證路由信息的能力。一個路由條目至少包含子網、子網掩碼和下一跳地址,其中子網是目標子網的網路號,子網掩碼是目標子網的子網掩碼,下一跳地址是目標子網數據包的轉發地址。
路由管理還包括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靜態路由是由路由器和計算機根據自身網路連線自動生成的直聯路由,或者由管理員手動添加的路由。動態路由則是由動態路由協定生成的,如RIP、OSPF、BGP、IGRP等。動態路由協定會根據網路狀況調整各路由器的路由條目,以保持網路通暢。
在Linux系統中,路由條目存儲於路由表中,可以通過`route`命令查看路由表。路由的來源主要有三種:直聯路由、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靜態路由的缺點是當路由器數量增加或子網數量增多時,需要為每個子網添加路由,否則可能會出現無法訪問的問題。動態路由協定則能夠根據網路狀況調整路由條目,減少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