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意,出自《神僧傳》卷第三,別名釋僧意,所處時代為元魏。釋僧意是一位具有貞確思力和特殊能力的僧人。他在講說佛法時,常有天花從法座下散落,顯示出他的非凡。釋僧意曾居住在太山朗公谷山寺,寺內有七尊金銅造像,這些造像堂門常開,但鳥獸不敢入內。釋僧意以其奉法自資束躬供養而聞名。在他將去世的前夕,曾有一名已故的沙彌前來禮拜,表示自己生前常被天帝驅使,無暇修行道業,希望能在釋僧意處得到解脫。釋僧意在洗浴燒香後端坐靜室,等待天帝的到來。最終,釋僧意無疾而逝,人們這才知道他具有靈感。
「僧」是梵語「僧伽」的簡稱,意譯為「和合眾」,即指信奉佛陀教義,修行佛陀教法的出家人;亦指奉行「六和敬」,「和合共住」的僧團。「僧」是三寶之一,是佛法住世的象徵,是割愛辭親,舍離世樂,信受佛陀教法,依教奉行而入聖證果的人。「僧」是續佛慧命,傳揚佛法,具足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的聖弟子。出家能長養善法,滅除惡法;出家能舍權位,能耐飢苦,有十八種難行能行的功德。
以上是關於「僧意」及其在佛教中的意義的相關信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