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星是一種特殊的恆星,其光譜中既出現低溫吸收線又出現高溫發射線。
共生星的光譜性質很不相同但又互為依存,因此得名。這種恆星的光變具有準周期的類新星爆發特徵,並有小振幅的快速非周期光變。1969年,博亞爾丘克提出了共生星的三個判據:晚型星光譜的吸收線(如TiO帶、CaI、CaII等);HeII、OIII或更高電離電位原子的發射線(發射線的寬度不超過每秒100公里);亮度的變化在幾周內達到3個星等。共生星的光度與譜變有一定的相關性,通常當光度增強時,晚型吸收譜和高激發發射線減弱或消失;當光度變弱時,晚型吸收譜和高激發發射線又重新出現或加強。
關於共生星的性質,還存在一些爭議。一些觀點認為共生星可能是由一顆晚型冷星和一顆低光度的熱星組成的雙星,它們有一個共同的氣體包層。而另一些觀點則認為共生星可能是單星,周圍有一個變化的星周殼層。
此外,共生星的空間分布與行星狀星雲相似,主要集中在銀道面附近,屬於年齡較老的盤星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