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製標本是一種將動物皮張連同其上的毛髮、羽毛、鱗片等衍生物一同剝下製成的標本。這種標本作為動物實體的證據,主要用於動物學研究、科普教育和觀賞。剝製標本的製作歷史悠久,最初是為了保存貴族打獵後取得的獵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在19世紀的維多利亞時期,剝製標本開始被視為一種藝術和科學技術。剝製標本分為真剝製和假剝製兩類:
真剝製:將動物皮張還原成生活姿態加以展示,也稱為「姿態標本」。
假剝製:雖然也完成了剝皮過程,但不將皮張還原成原來動物的姿態,而是簡單地展示皮張上體現的特徵。假剝製標本也被稱為半剝製標本,通常用於科研,因為它節省空間並便於與其他相似標本進行比較,特別適合於學術研究中物種亞種的鑑別。
剝製標本的存在使得我們能夠準確了解一些近百年來滅絕動物的真實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