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出生於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是中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官員。他在天聖五年(1027年)登進士第,隨後開始其官場生涯。
包拯的官場生涯中,他因公正剛毅、清正廉潔而聞名,特別以鐵面無私和剛直不阿而著稱。他曾在地方和中央擔任多種職務,包括監察御史、三司戶部判官、知諫院、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包拯在其生涯中提出了多項改革和治理建議,包括精簡官僚機構、改革軍事、減輕民眾負擔等。
包拯在其生涯後期擔任了樞密副使的高職。他在1062年逝世,享年64歲,被追贈禮部尚書,諡號「孝肅」。他的政治理念和清廉形象深受後世讚譽,被民間傳說和文學作品中廣泛傳頌,如戲劇《陳州糶米》等。
包拯的生平和事跡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他的故事被廣泛傳播,成為後世特別是民間傳說中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