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是其所是"這個表達源自於《周易·繫辭下》中的成語「各得其所」,原意是指各人都得到滿足,後來引申為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的位置或安排。這個成語強調的是個體在整體中找到自己的合適位置,實現和諧共處。在宋代理學家程子的解釋中,他認為萬物都有其所在的位置,得到合適的位置則安,失去則悖,從而將「各得其所」與和諧的目標聯繫起來。
在《弈喻》和《齊物論》中,這個概念被用來討論是非觀念的相對性和絕對性,強調贊成自以為正確的,反對自以為不正確的,同時也提到了通過明鑑來觀察事物的本然狀態。這些討論涉及到個體對於是非的認知和態度,以及如何在不同觀點之間尋找平衡。
綜上所述,「各是其所是」意味著每個人或事物都在其適當的位置或狀態,這與「各得其所」的含義是一致的,強調了和諧與適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