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駘是古代中國的一個姓氏,這個名字在《莊子·德充符》中有提及,其中描述了一個名叫哀駘它的人,陸德明在釋文中引用李頤的話解釋說「哀駘」指的是醜陋的外貌,而「它」是那個人的名字。後來,「哀駘」這個詞也被用作自謙之詞。例如,在南朝陳時期徐陵的《與王吳郡僧智書》中提到:「旌賁江園,採拾衡巷,遂以哀駘不棄,瓮盎無遺。」這裡的「哀駘不棄」表達了一種不嫌棄醜陋的態度。
至於「哀」的釋義,它指的是一切喜怒哀樂有感於心而發之聲,包含了哀悼與可憐的因素。它是人真情表露的一種形式,與真實的美學精神相同。同時,「哀」也涉及到對象之中,進入完全觀照的狀態,主觀感情得到加強,從情緒性推移到情趣性的感動。這種感情、情趣和美理念的表達,在對象物之上添加「の」這個助詞,與「哀」聯結,預示著「物哀」的出現。從「哀」到平安時代的「物哀」轉變,意味著「哀」由最初的感動意義發展到特殊的觀照意義和情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