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史,簡稱地殼的發展歷史,是研究地球歷史的一門綜合性地質學科,主要基於古生物學、地層學、地質年代學、古地理學等領域的研究。地史的劃分依據包括古生物的演化、岩石地層和地質年代等。古生物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的進化是地史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每個時代的地層中存留著那個時代的生物特徵,如侏羅紀時期的恐龍繁盛。
地史學的研究內容還包括:
地殼的地質構造發展史,包括與構造變動有關的岩漿活動和變質作用的歷史。
古代沉積的相分析和古地理的再造,以及古生物地理區的劃分。
地層學,主要任務是對出露地表的層狀岩層形成的先後順序進行劃分、對比,確定地質時代,進而建立其地質系統。
沉積古地理學,分析和確定地層形成的古地理環境和時空分布特徵,恢復地史中的海陸分布,海平面的升降和古氣候與古環境的演變。
歷史大地構造學,研究地層的沉積和岩石組合時空分布特徵、動植物群生物分區系性質以及古地磁研究指示的古緯度位置,再造古大陸海洋分布格局,探討古板塊漂移分合歷史,岩石圈構造演化合地球動力學之間的關係。
地史學的發展簡史大致可分為三大階段:啟蒙時期、近代地史學建立階段以及現代地史學的發展。
通過這些研究,地史學不僅揭示了地球的歷史,還為我們理解地球的演變、生物的進化以及地質事件提供了寶貴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