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人們賦予某一特定空間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實體的專有名稱,它不僅是人們為地命名時的著眼點,也是地域整體形象中重要的品牌形象識別元素。地名具有巨大的無形資產價值,同時也是一種社會文化形態,包含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歷史性、民族性、社會性。地名包括自然地理實體名稱、行政區劃名稱、街路巷名稱以及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義的地理實體名稱等。
以天津為例,它的命名源自明代皇帝成祖朱棣的故事。朱棣在登基作皇帝的第二年,即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為了鞏固朱家的勢力,實行了分藩制度,將中國的土地分封給他的下一代人。朱棣被封在北平(今北京),稱為燕王。他在暗中擴充自己的勢力,並在朱元璋死後,不滿侄子朱充炆(建文帝)的統治,發動了「靖難之役」。朱棣在直沽(今天的天津)順利渡河,攻下滄州,最終攻下南京,平定了所有的反抗者,自己當了皇帝,並將首都定在現在的北京。由於天津是一個既通海又通內河的軍事要地,朱棣決定派軍隊到直沽一邊種地一邊防守,並建立起天津衛。這裡的「津」指的是渡口,朱棣認為這裡是「天子的津梁」,即皇帝的渡口,通過這個渡口,眼前就是康莊大道。現在天津市歷史博物館裡還收藏有一通《修建三官廟碑》,碑文中提到「由此濟渡滄州」,就是指朱棣這一段經歷,也說明了天津命名的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