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坎恩斯理論

凱恩斯理論,由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所創立,是現代總量經濟學的基石之一。該理論主要關注的問題是經濟蕭條和失業問題,強調國家在刺激經濟活動方面扮演的角色。其核心理論包括:

需求理論。凱恩斯認為,經濟活動水平取決於有效需求,即商品和服務的總需求。他提出了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資本邊際效率遞減和流動偏好三大心理規律,這些規律導致有效需求不足,進而引發經濟蕭條和失業。

政府干預。凱恩斯主張,為了刺激經濟活動和減少失業,政府應該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如增加公共支出和實施赤字財政,以及貨幣政策來降低利率,從而刺激投資和消費。

就業理論。凱恩斯提出了「非自願失業」的概念,認為在競爭性私人體制下,有效需求往往低於社會的總供給水平,導致就業水平處於非充分就業的均衡狀態。他認為,要實現充分就業,就必須拋棄自由放任的傳統政策,政府必須運用積極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以確保足夠水平的有效需求。

利率和流動性偏好。凱恩斯認為,利率不僅僅是由貨幣供需決定,還受到人們對現金儲蓄的流動性偏好的影響。這種偏好意味著即使利率很低,人們也願意持有現金而非投資,進一步影響了投資水平。

總的來說,凱恩斯理論為巨觀經濟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論基礎,特別是在應對經濟衰退和失業問題時,強調了政府干預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