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大禹水道怎麼走

大禹水道是古代傳說中的一條水道,根據傳說,大禹治理洪水時開通了多條水道,包括:

從汧山和岐山到荊山,越過黃河。

從壺口山、雷首山到太岳山。

從砥柱山、析城山到王屋山。

從太行山、常山到碣石山,進入海中與水路相連。

從西傾山、朱圉山、鳥鼠山到太華山。

從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到負尾山。

從嶓冢山到荊山。

從內方山到大別山。

從汶山之南到衡山,越過九江,最後到達敷淺原山。

這些水道不僅連線了山脈,還疏導了多條大河,如:

將弱水疏導至合黎,下游流入沙漠。

疏導黑水,經過三危山,最後注入南海。

疏導黃河,從積石山到龍門山,向南到華陰,然後東折經過砥柱山,繼續向東到孟津,再向東經過洛水入河口,直到大邳;轉而向北經過降水,到大陸澤,再向北分為九條河,這九條河到下游又匯合為一條,叫作逆河,最後流入大海。

以上信息來源於古代文獻和傳說,並非實際的歷史記錄。大禹水道的具體走向和存在與否在考古學和歷史學上仍有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