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巴瓶,也稱為金瓶或金本巴瓶,是藏語中「瓶」的意思。它是清代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清政府賜予的,通高34厘米,表面飾有蓮瓣紋、如意頭紋、纏枝紋等圖案。金奔巴瓶的外包裝有五色錦緞製成的瓶衣,瓶口內插有簽筒,筒內放置五支如意頭象牙籤,用於尋找活佛和呼圖克圖靈童時使用。這種瓶子共有兩隻,一隻存放在北京雍和宮,另一隻存放在拉薩大昭寺。
金奔巴瓶的使用與尋找和確認藏、蒙地區大活佛的轉世靈童有關。在活佛圓寂後,會進行尋找轉世靈童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算卦確定方向、組織喇嘛尋找、對遇到的兒童進行考驗等步驟。如果找到多個可能的轉世靈童,就會使用金奔巴瓶進行抽籤來決定最終的人選。抽籤時,每個靈童的名字會被寫在象牙制的簽上,用滿、漢、藏三種文字各寫一支,然後放入金奔巴瓶中。喇嘛們會誦經七晝夜,之後由清政府派的駐藏大臣(或清理藩院尚書)用金筷子在瓶中攪動三匝,隨即取出一個紙包,紙包內的象牙籤上所寫的靈童將被確定為下一世的某大活佛。金奔巴瓶的設立和使用體現了清政府對蒙藏地區的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