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謙卑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比較著名的一個故事是關於他向老子請教關於“仁”的思想。
一天,孔子帶著一群門生拜訪了老子,向他請教什麼是“仁”。老子沉思片刻後,說:“你看這山間的萬物,你看到了什麼?”孔子回答:“我看到青青翠竹,鬱郁參天大樹,它是仁壽的代表,彰顯于山野間,可敬可親;我還看到地上盛開的花朵,柔弱卻堅韌,它是禮義的象徵,嫵媚動人。”
老子點了點頭,又問:“你再看這山谷中行走的人們,他們各自奔忙,有的駕著馬車,有的步行,有的高聲談笑,有的默默無言。他們都在追求什麼?爭鬥什麼?誰又是真正的高手?”孔子有些茫然,沒有回答。老子微笑著說:“仁在其中,仁者無聲、無形,是看與聽、行與止的最高境界。”孔子感嘆說:“今日一談,大開茅塞!弟子終生難忘。”
這個故事顯示了孔子虛心好學、謙遜待人的品質,他能夠不斷地學習和成長,這對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他相信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和實踐“仁”的思想。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故事展示了孔子的謙卑品質。例如,當他受到別人的讚揚時,他通常會謙虛地否認自己的能力和貢獻,並把功勞歸功於他的學生和其他人。他還會常常提醒自己和他人,他只是一個普通人,沒有什麼特殊的優點和才能。這些都是孔子謙卑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