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字的方法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並列式。字與名意思並列,如孔子的學生宰予,字子我,其中「我」與「予」意思相近。
延伸式。字為名的意思延伸,如唐代詩人李白,字太白。
擴充式。字為名的意思之擴展與結果,如東晉宰相謝安,字安石。
古人取字時,還會考慮與本名的涵義相關,體現德行或本名的意義。古人通常在成年時取字,以表其德,且在稱呼他人時會使用其表字以示尊敬。另外,取字時還會考慮與名的意義相輔、相反或相同的原則,如「舉案齊眉」的文學家梁鴻字伯鸞,「鴻」與「鸞」都是飛禽;「宋代理學家」朱熹字元晦,「熹」與「晦」則是反義。
在取字時,還會考慮以下幾點:
數理選擇。避免不吉利的數字,根據個人八字中的五行喜忌來選擇合適的字。
字音選擇。避免姓和名的聲母、韻母相同,以及避免與不雅之詞語諧音。
字義選擇。避免使用太過俗氣或不雅的字。
字形選擇。注意字型的肥、瘦、長、短、強、弱、虛、實等,以及避免筆畫過多或過於複雜。
三才配置。考慮天格、人格、地格的配置對人生的影響。
五行補充。根據個人八字命局中五行的不足或矛盾來選擇相應的字。
姓名筆畫平衡。保持姓名的筆畫平衡,以期望人生的平安吉祥。
姓名字面意義。賦予名字特定的意義,以反映個人的理想或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