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正卿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官職,主要負責管理皇室宗親的事務。具體來說,它的職責包括:
管理皇族外戚的屬籍:負責皇族和外戚的戶籍和家族事務。
舉薦宗族中的賢能子弟:在宗族中發現並推薦有才能的年輕一輩。
纂修譜系屬籍:負責編纂和修訂皇族的家譜和族譜。
在不同朝代,宗正卿的職位名稱和隸屬的機構有所變化:
漢代:一度更名為「宗伯」,並由皇族擔任。
東漢:設定「宗正卿」。
晉代:一度併入太常。
隋唐宋時期:設定「宗正寺」,長官為「宗正寺卿」。
明代:改設「宗人府」,長官為「宗人令」。
在唐代,高宗、武則天時期,宗正卿的職位名稱曾隨本寺改名司宗正卿、司屬卿,後來又恢復原名。在北宋前期,宗正卿是三品寄祿官,元豐改制後,才置為職事官。
綜上所述,宗正卿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官職,主要負責管理皇室宗親事務,並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職責和名稱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