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虡劍是春秋時期的一柄古劍,於1923年在山西渾源李峪村出土,現收藏於中國故宮博物院。
少虡劍的劍身較長,鋒刃尖銳,通體光亮如新,幾乎沒有被鏽蝕的痕跡,劍的長度為53.5厘米,重量為0.88千克。劍的斜寬從,厚格,臘長而兩從保持平行,鋒尖銳。厚格呈倒凹字形,圓莖無箍,圓形首。劍脊呈凹條形,兩面均有錯金銘文,共二十字,為「吉日壬午,乍(作)為元用,玄鏐鎛呂(鋁),朕余名之,為(謂)之少虡」。
少虡劍的銘文意為「壬午這天吉日,做了這把好用的劍,做劍的原材料是錫和銅,我給這個劍起了一個名字稱為少虡」。少虡劍是中國現存有名字的青銅古劍之一。關於少虡劍的主人的身份,有認為是越或吳國某位國君的劍,也有認為是晉國君的佩劍,暫無定論。此外,全世界共有四把被稱為「少虡劍」的青銅劍,其中兩把分別藏於法國吉美博物館和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森美術館,而最精美完整的這件藏於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