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提出“上帝已死”這一觀念,主要是爲了批判和反思當時他所處的時代背景下的宗教信仰和社會價值觀。他並不是在字面上討論上帝的物理死亡,而是在哲學和道德層面上探討一種象徵性的轉變。
尼采認爲,隨着啓蒙運動和工業革命的影響,傳統的宗教價值觀正在逐漸衰落,基督教的世界觀、道德觀和社會觀不再像以往那樣對人們的行爲和思想產生決定性影響。他指出,這種變化導致了道德真空的產生,人們可能會因此面臨價值觀和意義的危機。尼采的“上帝已死”並不僅僅是對基督教信仰的否定,而是對當時社會普遍信仰的批判,他認爲這種信仰缺乏堅實的道德基礎,可能導致虛無主義,即生命被認爲缺乏內在意義或價值。
尼采試圖通過這種哲學上的反思,尋找新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以應對這種社會鉅變和文化價值觀的轉變。他提倡的是一種超人的道德觀,強調個人的意志力和創造力,認爲人類有能力超越過去的信仰和價值觀,創造新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