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彖辭」是《易經》中用於解釋卦義的文字,也被稱為「卦辭」。其「彖」字的形狀類似現代語文中使用的圓括弧「()」,引申為包括、概括或註解的意思。在《易經》中,彖辭用於概括一卦的含義,斷定整卦的吉凶。而其餘六爻的筮辭則被稱為爻辭,用於斷定各爻的吉凶。古人將「彖」解釋為「斷」,意指斷定(吉凶)。彖辭是基於整個卦象來進行斷定的,因此《易經》中提到:「彖者,言乎象者也。」。
彖辭不僅是對卦象的吉凶斷定,而且《彖傳》作為對彖辭的解釋或補充,也直接解釋了卦義,包括卦的德、文、名等。需要注意的是,《易經》中的彖辭及其解釋可能經過了後人的政治化、倫理化、哲理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