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忍氣吞聲成語故事

忍氣吞聲的成語故事最早出自於明代·施耐庵《水滸傳》。

這個故事講述的是楊志因為丟了生辰綱流落他鄉,遇到了林沖的徒弟操刀鬼曹正。曹正知道楊志的經歷後,便讓楊志到山上來投奔他。然而楊志沒有錢財來酬謝曹正,便只好答應為曹正賣命。曹正覺得不妥,看楊志一臉老實相,想起在東京賣刀時殺了潑皮牛二的恩仇,再加上魯智深留下的衣物和與和尚一起喝酒打拳的故事情節。就讓楊志來找魯智深練些功夫防身,之後再向他訴說楊志的恩仇。於是楊志來到寺廟,在寺廟裡打傷了幾個潑皮無賴,卻被一個老和尚所收留,給他提供了安身之處。老和尚讓他先住下再慢慢練功,還讓他在寺里吃齋飯。可是,因為老和尚不肯收留他的錢財,楊志又與老和尚鬧矛盾。他想要向師父道歉的時候卻碰見了幾個江湖人物張龍、趙虎和陶宗旺等人,雙方都很生氣的理論過後雙方打起來又停了手,和好之後聚到了一起同去梁山落草為寇。但是因為他們個個好打抱不平而遭到過欺壓的人都聽說了他們的名聲,到官府告狀來了。而梁中書與蔡太師要他們幫忙維持京城的治安並奉命捉拿前來投靠岳飛的岳飛之孫岳雲和何元慶之子岳雷等人,因此惹出了不少麻煩和禍害。最終,在眾好漢的幫助下才收服他們入梁山一同替好漢們出頭解決爭端冤仇而逃出生天的下場了。

“忍氣吞聲”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指為了息事寧人,強迫自己容忍別人一再觸犯自己的忍耐度,並且把它當做自己的榜樣去做事;常常用於比喻壓抑住自己的感情,忍受別人的冤屈或指責。

總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忍氣吞聲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法,但並不是一種長久之計。我們應該學會反抗而不是一味地忍受欺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