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財神是一種傳統的習俗,通常涉及以下步驟:
準備供品。供品通常包括五色水果(代表五路財神),如蘋果、橘子、蟠桃、火龍果、紅棗;設一香爐,右方放三杯茶水,象徵清靜;在神前擺一瓶鮮花,如百合、菊花、康乃馨,代表和合、喜悅、生命力;糖果(如花生、糖果、糕點);香9支,蠟燭1對、元寶(紙錢)等燒香用品;花瓶前燃蠟燭一對或五盞光明燈,象徵五路光明;有些說法建議用三牲肉食,但道教原則指出“神不受食”,避免傷害生命,因此可用其他方式表達敬意。
選擇拜財神的時間。一般在農曆正月初五(財神的生日)或其它吉時,如三月十四子夜或十五日。
佈置財神壇臺。擺放趙公明神像,選擇有笑容的像,因爲和合爲核心要訣;如果沒有神像或想自己寫牌位,可在壇臺正中寫上“正一玄壇趙天君”或全稱“正一龍虎玄壇賞罰司趙公明元帥”。
沐浴更衣後,擺好供品,焚香燃燭,上三柱香行三拜九叩之禮。
跪於供桌前念《財神經》,然後點三枝香,上香後跪念《財神疏文》,可事先抄寫或打印。
拜祭結束後,去燒金錢紙,其他人可輪流上香,行三皈九拜之禮謝神。
這些步驟體現了對財神的尊敬和祈求財運的願望。不同地區和家庭可能有各自的習俗和細節,但核心是對財神的敬意和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