幡然,表示突然醒悟或改變主意的樣子。以下是一些使用「幡然」的造句示例:
《孟子·萬章下》中提到:「既而幡然改曰:『於我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堯舜之道。』」
唐·皇甫湜在《答劉敦質書》中寫道:「無所歸適,乃幡然復故,即日裝貧策羸而歸。」
宋·李綱在《與張相公》中說:「因淮西之變,痛自懲創,輯睦將帥,博詢眾謀,惟其是之為從,幡然改圖,則未必不轉禍而為福也。」
《明史·劉基宋濂等傳贊》中提到:「太祖既下集慶,所至收攬豪俊,徵聘名賢,一時韜光韞德之士幡然就道。」
《三國演義》第六十四回中,劉璋的信中寫道:「主公若能幡然歸順,量不薄待。望三思裁示。」
明·馮夢龍在《東周列國志》第五十回中描述:「莊王幡然起立曰:『大夫休矣!大夫之言,忠言也,寡人聽子。』」
太平天囯·洪仁玕\在《軍次實錄·喧\(宣)諭讀書士子》中寫道:「茲留數語,令爾細思,或有幡然之悟。」
以上例句均來源於古代文獻,展示了「幡然」一詞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用法和語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