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菻(Fú Lǐn) 是中國古代對東羅馬帝國的稱呼。這個名稱出現在多個歷史文獻中,如《唐書·高仙芝傳》提到的「拂菻、大食諸胡七十二國降附」的記載。此外,根據一些學者的研究,自唐代以來,中國人都以「拂菻」一詞稱呼拜占庭。
拂菻的含義:
古時指東羅馬帝國。
拂菻(fú lǐn):國名。
字義與字形:
「菻」(lǐn/má):蒿類植物。
字形在演變過程中未發生明顯變化,筆畫趨於簡化,整體趨於方正、整齊。
文化背景:
拂菻的稱呼反映了古代中國與東羅馬帝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和認識。
這一名稱的使用,展示了古代中國對世界其他地區的了解和認知程度。
綜上所述,拂菻不僅是一個地理名稱,也蘊含了豐富的歷史和文化信息,是中國古代對外界認知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