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搓蹉舞

搓蹉舞,也被稱為「羊皮舞」和「四弦舞」,是普米族的一種傳統舞蹈,其名稱源自普米語,意為「跳舞」。這種舞蹈在普米族中具有悠久的歷史,是該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搓蹉舞通常由普米族人使用四弦樂器「比柏」和羊皮鼓伴奏,舞蹈形式多樣,包括「龍跳舞」「碰胯舞」等,舞步變化豐富,如「龍開門」「龍出水」等藝術造型,具有強烈的觀賞性和表現力。這種舞蹈不僅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也富含普米族人民對生活的感悟和對自然的熱愛,體現了他們對生命的理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搓蹉舞通常會以手牽手圍成圈的形式進行,舞者可以隨時加入或退出,使得舞蹈不受人數限制,可以是幾十人,也可以是多達上萬人共同參與的大型活動。這種舞蹈經常被用於自娛、喜慶和健身活動,是普米族人民表達民族團結和歡樂情緒的重要方式。

此外,搓蹉舞還分為開放式和封閉式兩種類型,其中開放式搓蹉屬於自娛性的舞蹈,它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不斷得到發展,成為日常自娛自樂、交際喜慶以至大型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主要舞種。

2008年,搓蹉舞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這標誌著這種豐富的文化形式得到了官方的認可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