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因(meme)是一個源自希臘語的概念,由英國科學家理察·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提出,旨在解釋文化現象的傳播和進化。以下是關於摹因的詳細解釋:
定義:摹因被定義為在文化傳播過程中起到類似基因在生物進化中作用的單位。它們包括語言、觀念、信仰、行為方式等,能夠在人群中傳播和變異。
特徵:
遺傳性:摹因通過文化傳播過程實現從一代人到另一代人的傳遞。
變異性:在傳播過程中,摹因會因為不同個體之間的互動而發生變化,導致文化的多樣性。
選擇性:摹因的選擇性體現在人們對不同文化元素的接受和傳播上,這種選擇性促進了文化的競爭和進化。
詞源:
摹因的英文名稱「meme」與單詞「seem」同韻,其定名考慮了希臘語「mimeisthai」(摹仿)和「mimneskesthai」(記憶)的含義,分別對應縮寫形式「mimeme」和「mneme」。
摹因的英文名稱首次出現於2001年,並被多位學者音譯為不同的形式,如「謎米」、「敏因」、「覓母」、「模因」,最終在2005年被統一譯為「摹因」。
影響:
摹因的概念挑戰了傳統上對文化傳播和進化的理解,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來研究文化的傳播和演變。
摹因學(memetics)作為研究摹因的新型學科,探討了文化現象的傳播機制和進化規律。
綜上所述,摹因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它不僅幫助我們理解文化的傳播和進化,還促進了跨學科的研究,包括語言學、心理學、社會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