旂旗,也稱為九旗,是周朝時期使用的一種旗幟系統,包括九種不同的旗幟,每種旗幟代表不同的等級和用途。這些旗幟包括常、旂、旜(旃)、物、旗、旟、旐、旞、旌,每種旗幟都有其特定的含義和象徵意義。例如:
天子使用的旗幟有:
大常(三辰旗):用於祭天、出征、閱兵等場合。
大旂:用於會見諸侯、冊封同姓。
大赤(旜):用於上下朝、冊封異姓。
大白(物):用於出兵作戰、冊封四衛。
大麾:用於冊封蕃國。
諸侯、將帥和其他人使用的旗幟則根據具體情況有所不同,如交龍旂、熊虎旗等。
旂旗系統不僅體現了周朝的等級制度,還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軍事、政治和文化背景。例如,魯桓公二年(前710年)提到的「三辰旂旗」,象徵著天的明亮,而「交龍為旂」和「熊虎為旗」則分別代表了不同的象徵意義。
綜上所述,旂旗是周朝時期一種複雜而精緻的旗幟系統,通過不同旗幟的使用,展現了當時社會的等級制度和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