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知之明的事例包括:
春秋時期的鮑叔牙。他三次拒絕擔任相國之位,認識到自己的才能不如管仲,並極力推薦管仲為相國,最終幫助齊桓公使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戰國時期的趙括。他雖然自認為軍事才能出眾,但在實際戰爭中因為缺乏實戰經驗,只懂得紙上談兵,最終導致失敗。
戰國時期的鄒忌。他通過與徐公的比較,認識到自己的美貌只是妻妾和客人的恭維,體現了自知之明。
西漢開國皇帝劉邦。他自知在軍事、治國等方面的能力不如身邊的人才,如張良、蕭何、韓信,因此重用這些人,最終建立了漢朝。
這些事例展示了自知之明的重要性,即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以及如何在實際生活和決策中套用這種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