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這個字在漢語中是一個象形字,其字形模仿了樹木的外觀,上部代表枝葉,下部代表樹根,這樣的設計在甲骨文、金文和篆書中都有所體現。隨著書寫的發展,尤其是到了隸書階段,「木」字的形態發生了變化,上部的樹枝合併為一橫,樹根變為一撇一捺,但主幹的結構仍然保留。
除了作為樹木的象徵,「木」字還有引申意義,如「木頭」「木材」「質樸」和「呆笨」等。在文學作品中,「木」字也常用來形容人的性格或狀態,如「呆若木雞」中的「木」指的是呆板,而「木強敦厚」中的「木」則是指質樸或樸實。
此外,現實中的樹木常被比喻成各種形象,如站崗的戰士、神奇的大傘、人工雕砌的藝術品、立於天地之間的巨人或燈塔等,這些比喻體現了樹木的多樣性和人們在觀察樹木時的豐富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