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八里城」是元朝的首都,突厥語稱為「汗八里」(Khanbaliq),意為「大汗之居處」。它由元代科學家劉秉忠規劃建設,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作為元代的京師。城址位於今天的北京市市區,其範圍北至元大都土城遺址,南至長安街,東西至二環路。
「汗八里城」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該城市按照《周禮·考工記》的規定進行建設,具有精密的設計和整體布局。城市中心部分包括鼓樓和鐘樓,城牆周長約為28.6千米,基部底寬24米。此外,「汗八里城」在民居方面完全打破了漢唐時期的坊里制度,整座都城變成了開放式的城市,這是中國城市發展史上的一個劃時代的創舉。
「汗八里城」內的宮苑位於全城中央偏南,皇城將宮城、太液池、興聖宮和隆福宮包圍起來。元代以前,宮廷廣場一直處在宮城正門的前方,而「汗八里城」則將其安排在皇城正門前面,這在城市規劃上是個極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