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沮人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民族,主要生活在今天的牡丹江流域,存在於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他們居住的地方土地肥沃,背靠山脈,面向大海,適宜農業生產。沃沮人的文化遺存在東寧縣大肚川河河畔谷地中有所發現,這些遺存被定名為「團結文化」。
沃沮人的房屋遺蹟主要是半地穴式,出現了圍繞穴壁而築的火牆,這是黑龍江地區最早的取暖設施之一。他們使用的陶器種類繁多,其中罐形器的特點是多有對稱的柱形鈕把,便於搬運且具有裝飾作用。
沃沮人社會風俗與高句麗極其相似,例如在婚姻和葬俗方面。他們的婚俗中有一種特色是童養媳制度,這在東北亞歷史上是最早的關於童養媳的記載。在飲食、居住方式、服飾等方面,沃沮人與高句麗也有許多相似之處,反映了他們可能屬於同族系。
沃沮人的居住地主要分為東沃沮、北沃沮和南沃沮,這些地區的居民在風俗、習慣、語言、信仰等方面都相似。他們的存在時間大約從公元前30年到246年,持續了210多年。
沃沮人的物質文化在戰國至兩漢時期已經相當發達,已經進入鐵器時代。他們的居住方式和周邊各民族一樣,主要是半地穴式房屋。沃沮人的農業非常發達,為定居農業民族。
總的來說,沃沮人是中國古代東北地區的一個重要民族,他們的文化、生活習俗和與其他民族的關係都體現了古代東北地區的多樣性和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