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談起源於魏晉時期,是一種社會風氣,主要是指士族名流(社會精英)不談國事、民生,而空談玄理的行爲。清談的方式主要是口談,通常由兩個人就一箇哲學命題進行辯論,一人爲主,一人爲客,各執一理,進行往返難休的辯論。這種辯論不僅僅是對哲學命題的探討,也涉及到對人物的評論,被稱爲“清議”。
清談並不僅僅是空談,它實際上是一羣有智慧的人圍在一起談論哲學問題,對中國的哲學、文學詩賦、書法繪畫等都有推進與發展的作用。一箇好的清談家必須熟悉傳統經典,尤其是《周易》、《老子》、《莊子》,即所謂“三玄”,還必須思想縝密,反應敏捷,才能夠適時地旁徵博引,取得辯論優勢。此外,他還需要有豐富的學識,獨到的見解,良好的表達能力,以及風度翩翩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