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連」這個名稱的由來,存在多種說法,主要包括:
形狀類似褡褳。在明清到民國期間,由於關內連遭水災,發生了著名的人口大遷移,山東和直隸的難民來到關外,當他們到達大連灣時,發現該地的三山島形狀酷似他們身上的褡褳(一種布口袋),因此將該地稱為「褡褳灣」,後演變為「大連灣」,進而稱為「大連」。
俄語音譯。1898年,清政府與沙俄簽訂《旅大租地條約》,大連地區成為沙俄的殖民地,沙皇尼古拉二世將青泥窪一帶命名為「達里尼」,俄語中意為「遠方的城市」,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占領大連,因「達里尼」讀起來類似「大連」,且日文中也有「大連」這個漢字詞組,因此「達里尼」改稱為「大連」。
滿語發音。清王朝統一中原後,滿語成為官方語言,因大連靠海,「嗒淋」在滿語中是海濱或靠近海岸之地的意思,因此根據「嗒淋」的諧音「大連」來稱呼此地。
其他說法。例如,因大連灣盛產牡蠣,被稱為「大蠣灣」,後改為文雅的「大連」。
綜上所述,「大連」這個名稱的由來有多種解釋,每一種都反映了該地區豐富的歷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