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所以會動,主要是因爲它在形成初期就具有了一定的角動量,並且這個角動量是不平衡的。地球自轉的動力主要來源於其初始時期的動量和重力勢能。在地球形成的早期,由於岩石、氣體和塵埃的聚集,形成了一箇巨大的原始星雲雲團。隨着地球的形成過程,這個旋轉的原始星雲雲團逐漸縮小,從而增加了地球的自轉速度。這是因爲轉動慣量的守恆定律,當質量減少、半徑縮小時,自轉速度將增加。此外,重力勢能也提供了一部分的自轉動力,通過地球與其他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來維持自轉。
地球的動力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包括太陽和其他天體的引力、月球的引力攝動、地球內部的流體運動、地殼運動等。這些因素對地球自轉的速度和方向產生微小的變化。例如,月球對地球的引力對地球的自轉軸產生了影響,導致地球的自轉速度發生了變化,讓一天的長度略有變化。地球內部的熱量引起的板塊運動和火山活動也對地球的自轉產生了影響。
最終,地球的自轉動力是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其中初始時期的動量和重力勢能起着重要的作用。雖然地球自轉在數十億年間一直持續下來,並沒有停下,但地球的自轉速度是緩慢變化的。根據現有觀測數據,地球自轉速度每年大約減慢約0.002秒,這是由於淺海、大氣、海洋和地球內部流體的相互作用以及其他地質和氣象過程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