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裂隙是煤在成煤過程中,由於自然界各種應力的作用而產生的裂開現象。根據成因,煤裂隙可以分為內生裂隙和外生裂隙兩種。內生裂隙主要是在煤化作用過程中,由於煤中凝膠化物質的體積均勻收縮產生內張力而形成的張裂隙。外生裂隙則是在煤層形成後,受到構造應力的作用而產生的。外生裂隙的特點包括:
出現在煤層的任何部分,並可能穿過幾個煤岩分層;
以各種角度與煤層層理相交;
裂隙面上常有波狀、羽毛狀擦痕等;
有時沿襲既成的內生裂隙重疊發生,掩蓋了內生裂隙並改造或使之加深加長。
描述煤裂隙的方法包括:
裂隙長度:在平行於層面的斷面或煤岩類型界面上的橫向連續延伸長度。
裂隙高度:垂向上裂隙的連續延伸程度。
裂隙線密度:在層面或煤岩類型界面上,與一條垂直於裂隙延伸方向的直線相交的裂隙條數。
裂隙面密度:在層面或煤岩類型界面上,一定面積內的面裂隙和端裂隙的總條數。
裂隙壁距(裂隙寬度或張開度):同一條裂隙兩壁之間的距離。
裂隙面形態:煤岩裂隙面兩壁特徵。
這些描述方法有助於詳細了解煤裂隙的特徵,從而更好地評估煤的質量和利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