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的象形文字在甲骨文中呈現為一條狗的形象,具有以下特徵:
頭部朝上,尾部朝下。
前腿較長,後腿較短,呈現出蹲踞的姿態。
尾巴上卷,頭部帶有耳朵。
隨著文字的演變,犬字的形態發生了變化:
金文時期,由於鑄造技術的限制,犬字變得較為簡化,但仍保留了狗的基本輪廓。
小篆時期,犬字的腿部和尾巴被拉長,形成了兩筆的樣式,呈現出仰頭半蹲的形象。
隸書時期,犬字逐漸演變成在大字的右上邊加一點的形態。
楷書時期,犬字的耳朵被簡化為一個點,並與身體部分脫離,形成了大字上面加一個點的字形。這種蹲踞匍匐的形象在楷書中仍然保留著重要的象徵意義。
孔子曾對犬字的演變發表評論,認為犬字像畫狗一樣,體現了狗的懸蹄騰撲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