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被稱爲“馬騮”的原因有兩種主要的說法:
古代民間信仰。古人相信在馬棚中養一隻猴子,可以防止馬匹感染瘟疫,因此猴子也被稱爲“馬留”,意爲“將馬留住”,這種說法與《本草綱目》中提到的,母猴的經血流到馬的飼料上,可以使馬免於瘟疫的傳說相吻合。
語言演變。另一種說法是“馬騮”實際上是“猱”的反切音,而“猱”在古代是用來指代猴子的字,由於語言的發展和演變,“猱”字逐漸不再使用,而“馬騮”這個詞卻保留下來。
此外,“馬騮”這個詞在古代並不侷限於嶺南地區,而是廣泛使用。在廣東話中,“馬騮”也用來指代像猴子一樣機靈頑皮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