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出生於今江西省東鄉縣上池村的一個小官吏家庭,從小隨父宦遊南北,對北宋中期隱伏的社會危機有所認識。
1021年:王安石出生。
1036年:宋仁宗景祐三年,16歲隨父游京師,結識曾鞏,對王安石文學才華十分傾倒。
1037年:景祐四年,17歲隨父通判江寧(今南京市),後父病逝,王安石更加發奮讀書。
1042年:慶曆二年,22歲至京師應試禮部,中進士第四名。
1046年:慶曆六年,26歲在淮南秩滿三年,改知浙江鄞縣,大興水利,賑荒歉,深受百姓稱讚。
1051年:皇祐三年,31歲調舒州通判(今安徽省潛山縣),有良好表現。
1055年:至和二年,35歲被推薦任群牧判官,後調知常州(今江蘇武進)。
1058年:嘉佑三年,38歲調回京師,任三司度支判官,掌管國家財政大計,向仁宗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
1061年:嘉佑六年,41歲同修起居注,後知制誥,糾察在京刑獄。
1063年:嘉佑八年,43歲因母憂回家守制,神宗即位後再次出任職。
1069年:熙寧二年,49歲被任命為參知政事,開始推行新法。
1070年代:熙寧年間,王安石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大力推行新法。
1086年:神宗熙寧九年,王安石罷相後隱居,病逝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鐘山,諡號「文」,又稱王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