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堅,是東漢時期的著名史學家和文學家,出生於扶風安陵(今陝西省鹹陽市)。班固是班彪之子,班超之兄。他自幼聰明好學,9歲就能寫文章、誦詩賦。班固16歲入洛陽太學,博覽群書,深受父親班彪的影響,對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班固的父親班彪去世後,班固繼承了父親的遺願,開始在班彪《史記後傳》的基礎上撰寫《漢書》。他歷時二十餘年,終於在建國中基本完成了《漢書》。班固的《漢書》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史書之一,與《史記》並列,對於中國史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除了史學成就,班固還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特別是辭賦方面的大家。他的《兩都賦》開創了京都賦的範例,被列入《文選》。此外,班固還參與了《白虎通義》的編纂,這是當時經學的大成之作。
在政治生涯方面,班固曾擔任蘭台令史、郎官、玄武司馬等職。在建初四年(公元79年),漢明帝在白虎觀召集儒者講論五經同異,班固負責記錄並最終撰寫成《白虎通德論》(又名《白虎通義》)。
班固的一生並非一帆風順。在撰寫《漢書》期間,他曾因被人告發「私修國史」而入獄。後來,他隨大將軍竇憲出擊匈奴,任中護軍,參與謀議。但因竇憲擅權被殺,班固受到牽連,最終死於獄中。
班固的著作豐富,除了《漢書》,還有《兩都賦》、《終南山賦》等賦作。他的作品被後人集結成《班蘭台集》。班固的墓地位於今天的扶風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