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蛋白模式是指動物攝入的蛋白質胺基酸的構成模式與動物自身需要恰好一致,這種比例的飼料效率最高。理想蛋白模式的建立對於實現胺基酸平衡日糧的開發、減少畜禽N排泄的污染、計算機配方的最佳化篩選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在畜禽蛋白質研究中,理論上已經從經典的粗蛋白質和總胺基酸(TAA)營養向可利用胺基酸(AA)營養、小肽營養及理想蛋白質模式(IPP)方向發展。生產上也將以可消化胺基酸(DAA)和IPP為基礎配製日糧。以IPP為基礎評價飼料蛋白質質量的方法,克服了用AA化學評分、必需胺基酸(EAA)指數及生物學效價評價蛋白質質量時缺乏可加性的缺點。
各種EAA之間的平衡比例是IPP概念的重要內涵。賴氨酸(Lys)、蛋氨酸(Met)、蘇氨酸(Thr)和色氨酸(Trp)是豬常用日糧中很重要而又易缺的EAA。Lys一般被認為是玉米-豆粕型豬飼糧的第一限制性胺基酸(LAA),生長期動物特別需要Lys,Lys一般被稱作「生長性胺基酸」。Met常被稱為「生命性胺基酸」。近年來,人工合成的Lys和Met及其羥基類似物在配合飼料中的套用,使Thr和Trp成為日糧中的主要限制因素。
然而,理想蛋白模式有可能隨環境和其他條件發生一定的變化。所以,公開資料的理想蛋白模式未必每時每刻都在發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