祫祭是古代中國的一種重要祭祀儀式,主要特點是集合遠近祖先的神主於太祖廟進行的大合祭。這種祭祀儀式在古代由天子或諸侯舉行,以示對祖先的敬仰和紀念。祫祭的舉行時間和頻率有所變化,例如,明朝每三年舉行一次,而清朝改為一年一次。
在祫祭的準備過程中,禮儀程式非常繁雜,包括告祭禮、牌位擺放、初獻、亞獻、終獻等步驟。特別是在除夕前的祫祭,皇帝會親自主祭,儀式中會將祝案上的太牢(豬、牛、羊)及絲帛等祭品送至燎爐焚化,以示敬意。
祫祭的舉行不僅是對祖先的紀念,也體現了皇權鬥爭的激烈,如神位的排列順序、能否迎入太廟等,都是帝王與權臣抗爭的結果。此外,祫祭也與廟祀的相關活動如上廟號、薦諡號、時享等有關,顯示了古代中國複雜的宗教和政治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