筢草是一個漢字,意思是五齒的竹耙,具體用途如下:
筢子:一種竹製器具,用於摟柴草。在晾曬糧食時,需要用筢子翻勻,收集秸稈或者草時,也要用到筢子。筢子的製作過程是將鋤把粗的竹子劈開較粗的一端,均分成六等份,然後放在火上烤,如成鈎。
藨草:一種莎草科植物,挺拔直立,色澤光雅潔淨,主要用於水面綠化或岸邊、池旁點綴,也可盆栽庭院擺放或沉入小水景中作觀賞用。全草入藥,主治食積氣滯等症;稈可代替細痲繩包紮東西。藨草抗寒耐濕,喜歡生長在潮濕多水之地,常生長於溝邊塘邊、山谷溪畔或沼澤地,成片出現藨草占優勢的群落。藨草具有健胃的功效,用於食積氣滯、呃逆飽脹。孕婦及體虛者勿用。藨草適口性劣等,幼期可作為馬、豬、羊的食物。粗老之後纖維多,飼用價值降低。由於生長在水濕地或淺水中,造成收穫和放牧的困難,所以沒有被廣泛套用。全株除刈割飼用外,是造紙和編織(編席、編帽子、編坐墊)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