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字的產生與發展主要是爲了提高書寫的效率,和推廣文盲教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的草書和隸書,草書是一種行書,筆畫簡化,書寫迅速,隸書則是在草書基礎上形成的一種規範化書寫方式。這些書寫形式的出現爲簡體字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宋朝以後,繁體字逐漸成爲官方和正式場合的書寫標準,而簡體字在民間廣泛流傳,成爲日常書寫的主要形式。二十世紀初,隨着中國社會的變革,文字簡化運動逐漸興起,爲了提高國民的識字率和推廣普及教育,中國政府從1950年代開始推行漢字簡化政策。
1922年,錢玄同等人提出一套具體的簡化方案,這是第一次系統提出漢字簡化方法。1934年,杜定友的《簡字標準字表》出版。直到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正式發佈了《簡化字總表》,規定了3500個簡化字和簡化規則,成爲了簡化字的標準形式。這個標準在隨後的幾十年裏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推廣,成爲了現代漢字書寫的標準形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