胙城,中國古代的一個行政區名,具有悠久的歷史。以下是關於胙城的詳細信息:
歷史沿革:
周代:胙城最初為胙國,由周公第六子伯翂分封於此。
春秋時期:胙城成為南燕國的一部分。
西漢:設立南燕縣。
南北朝時期:改稱東燕縣。
隋代:開皇十八年(589年),正式置胙城縣。
唐代:武德二年(619年),改置胙州,後復改為胙城縣。
清代:雍正五年(1727年),胙城縣併入延津縣。
民國時期:先改為華里鎮,後恢復為胙城鄉。
地理位置與行政歸屬:
胙城縣治所位於今天的河南省延津縣胙城鄉。
胙城縣轄境大致在今天的河南省延津縣東北部和衛輝東部一帶。
文化與傳說:
胙城在西周以前就已有人煙,當時稱為胙地,因盛產肉質細膩奇香的豬肉而得名。
春秋早期,胙國被南燕國兼併,後隸屬於衛國。
流傳有胙城城南嶽飛抗金大戰黑龍潭的傳說。
綜上所述,胙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周代,經歷了多次行政區劃的變更,最終在清代與延津縣合併。今天的胙城,作為河南省新鄉市延津縣的一個鄉,仍然保留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傳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