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斯運動,全稱為胡斯戰爭或捷克農民戰爭,是15世紀早期發生在捷克的一場宗教改革運動和武裝鬥爭。該運動因揚·胡斯而得名,胡斯是布拉格大學文學院院長,他主張改革教會,反對教會的腐敗和斂財行為,並提倡使用捷克語舉行宗教儀式。胡斯因此被教皇處以火刑,激起了廣泛的反對和抗議。
胡斯運動的主要目標是改革教會,反對天主教教義,並爭取民族解放。這場運動最終演變成了一場反對天主教會和德國封建統治者的宗教改革和民族解放運動。胡斯運動內部形成了兩大派別:塔波爾派和聖杯派。塔波爾派主要由農民、手工業者、城市貧民組成,更為激進;而聖杯派則代表中小貴族和上層市民的利益,較為溫和。
兩派曾共同對抗德國皇帝組織的十字軍,但最終分裂。聖杯派與教皇妥協,而塔波爾派拒絕妥協,其根據地在1452年被攻陷,標誌著胡斯運動的結束。胡斯運動對後來的歐洲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後來的宗教改革和民族解放運動提供了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