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的寓意有多重含義。在佛教中,"色戒"也稱為「不邪淫」,是五戒之一,強調的是「禮」,倡導的是節制,也就是不能過度。所謂的「色」,其實是指客觀世界的一切存在,包括人的肉體和自然界的一切存在。這個存在是由地、水、火、風四大所構成。因此,我們在《金剛經》中,看到佛告訴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他的意思是讓眾生不要執著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對象(色)這樣的觀念,因為一旦住在色法上,其修行將會沒有任何意義。而所說的「不住色布施」,強調的是不住於這個色身上布施,這才菩薩的修行。因此,五戒之中,所說的「不邪淫」,也就是「色戒」,其實並無所謂戒與不戒,因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既然是空,又何必去戒呢?這就是五戒之中,「不邪淫」的真正內涵。
在電影"色戒"中,"色"與"戒"是人之本能與思想,感性的一面與理性的一面,構成了情感與理智的二重含義。"色"又乃情色、性或情感也,"戒"亦鑽戒,金錢物質也,於是兩者又代表了精神與物質的雙重欲望。電影通過「色」與「戒」的對比,展現了人性原始欲望在特定的政治環境和人物關係下的表現出的愛情,探討了「戒」主導了「色」,將欲望控制住了也或沒有控制好而導致了主人公及夥伴被集體逮捕滅亡;還是「色」叛逆了「戒」,那種被壓抑、被囚禁的欲望,想要掙脫束縛而無能為力的精神釋放的問題。